小鼠原代胰腺上皮細胞在培養體系中,需要特別關注細胞外基質的選擇。Matrigel或膠原蛋白涂層能為上皮細胞提供近似體內的基底膜環境,有助于維持細胞極性和三維結構。培養基中需添加表皮生長因子(EGF)、胰島素樣生長因子(IGF-1)等關鍵因子,這些成分不僅能促進細胞貼壁增殖,還能維持其特有的轉運和分泌功能。值得注意的是,原代細胞對培養條件極為敏感,需將二氧化碳濃度嚴格控制在5%,濕度保持在95%以上,以模擬胰腺組織的微環境。
為驗證細胞純度,可進行細胞角蛋白19(CK19)和淀粉酶的雙重免疫熒光染色——前者標記導管上皮細胞,后者特異性識別腺泡細胞。功能性實驗中,碳酸酐酶分泌檢測和囊性纖維化跨膜傳導調節因子(CFTR)活性測定是評估導管細胞功能的金標準,而淀粉酶分泌實驗則能有效反映腺泡細胞的生理狀態。
這種培養體系在疾病建模方面展現出獨特優勢。通過添加炎癥因子如TNF-α或IL-6,可構建急性胰腺炎模型;而采用慢性高糖刺激則能模擬糖尿病相關的胰腺病變。最新研究還嘗試將類器官培養技術與微流控芯片結合,構建具有血管網絡的胰腺上皮模型,為研究細胞間相互作用提供更接近體內的實驗平臺。
?